如果你也是个每天刷手机,关注车圈消息的普通人,那你最近肯定被一条新闻刷过屏:2025成都车展快来了,这场本该“车味儿”最浓的重磅盛会,悄然间已经换了“主角”。
别急,这说的不是哪个新晋小鲜肉代言人换掉了土豪老炮,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客易位——咱们本土“巨无霸”车企扛起大旗,豪华品牌却集体“失约”,整个场面一下子变得耐人寻味。
有人说,成都车展气氛变凉了,“大牌子”都不来了,这到底怎么回事?
是车市变天了,还是咱们习惯的“汽车盛宴”已成过眼云烟?
得,这瓜可不能白吃,小编带着满脑子问号——车展现场到底火不火?豪华品牌为啥说走就走?背后又藏了哪些新门道?
几个问号甩在这儿,准备跟我一起扒一扒这个“冰火两重天”的车展现场。
想想往年,成都车展开场,那叫一个阵势。
保时捷、宾利、劳斯莱斯、兰博基尼,真叫人眼花缭乱。
打卡现场还能见到一堆原本只在朋友圈里隔空膜拜的超豪车,搭配精致展台灯光彩虹打脸,老百姓哪怕不买,一趟车展下来,也得拍点照发个“到此一游”。
可今年,局面直接换了频道:老外们撤了队,国产大佬“开挂”进场。
你别说,这来势汹汹,还真把以前的规则给冲翻了。
比亚迪一出手就是9号馆,阵仗大得有点像在开自家发布会。
王朝、海洋、方程豹、腾势、仰望……全军出击,什么“天神之眼”“兆瓦闪充”,科技秀得飞起。
隔壁新晋“央企”新长安,也不服输,直接包下10号馆,五大品牌齐聚,什么深蓝、马自达、阿维塔、福特,不分你我。
新车如流水,秀的还是硬实力,一看就是身家丰厚,底气十足。
奇瑞更豪横,5号馆全包,威麟皮卡重出江湖,啥智能生态、全球视野,全都往消费者脸上砸。
吉利、长城、小米、鸿蒙智行、蔚来、理想,这热闹程度,说成都今年成了“国产汽车春晚”,真不夸张。
你会发现,历年呼风唤雨的国际大牌默默从C位旁边溜了,一个不剩。
豪华品牌保时捷、宾利、兰博基尼、劳斯莱斯、玛莎拉蒂、英菲尼迪……一字排开,放假回家似的。
干脆利落,掐指一算,缺席的直接奔着二十多个去,史上最冷淡。
这下连路人都开始坐不住了,跟着嘀咕——车展这还“值得盼头”吗?
以前的一掷千金,如今的主动避开,谁能想到有朝一日,豪车们也得在市场上“卷”得屁滚尿流?
有人说,国产品牌是“逆袭”,可在多数老百姓看来,这其实更像是“生死时速”。
一句话:谁能顶住压力,谁才有活路。
其实,这场表面风平浪静的变阵,背后水相当深。
随着新能源和智能化话题炒得天花乱坠,中国车企悄悄已经占稳C位。
数据面前无可狡辩:自主品牌,在今年1-7月零售市场占有64%的份额,比去年提升将近7个百分点。
这放在任何一个庞大行业,都是碾压地震级别的增长。
再看电池,全球60%的市场份额直接被中国企业收入囊中。
智能驾驶,不用我多说了,华为乾崑躺赢80%主机厂订单,“隐形大佬”Momenta早把七个国际巨头收进“小圈子”。
光这两家的市场份额,一合计九成整。
什么意思?
讲白了,就是中国车企从“被看不起”到“看别人不起”,这才哪到哪?
想当年,不去看车展的新技术展示区,总有个难以启齿的小尴尬——都是看别人的新发明。
现在不一样,“天神之眼”自主可控,兆瓦级闪充随便秀,这哪是“跟随者”,分明是带节奏的“领头雁”。
这样一来,国产品牌蹭蹭涨势,选择主动包馆亮肌肉,是不是很合理?
说白了,谁还等老外捧场才有信心?
自己造势自己宠,才是真格子。
也有业内老炮直言,这波本地车企“包场”的背后,反映的是中国车市全面转向,不只是消费升级这么简单,更有一层技术大洗牌的意味。
在新能源、智能驾驶领域,中国企业不光重金砸研发,还真跑出了产业链优势。
曾经的西方豪门,“高高在上”的人设,遇上比亚迪、理想、小鹏、小米这些后浪,不用长篇阐述,胜负已见分晓。
其实只需逛一圈展厅,你就会明显感受到气氛,“中国智造”是明面上的流量密码,连展馆布置都爱用“高科技未来感”风格。
要说曾经那种高高在上、参展就是身份象征的作派,已然成了过去式。
现在就算不买,看个热闹,也能涨点民族自信心。
说深圳速度、苏州制造这些词快成全民口头禅了,今儿成都车展直接给你来个“中国品牌速度”。
这种气场,硬生生把曾经的外来“风景线”打压成了背影。
一边是国产大厂人多势众、技术流爆棚,另一边豪华品牌却陷入“无人在意”的孤独。
但你要以为人家不来是“耍性子”,那就太天真。
其实这背后,是残酷的市场淘汰赛。
保时捷2024年在中国卖了区区5.6万辆,掉头下滑28%。
今年头半年交付2.13万辆,又是同比-28%。
玛莎拉蒂更惨,1-5月全国只卖了384辆,直接扑街。
宾利、法拉利、兰博基尼,这仨哥们在中国“高处不胜寒”,销量都是两位数跌幅。
英菲尼迪、捷尼赛思,每年销量排行榜倒数,估计自己都记不住。
当年中产阶级憧憬的“小野马”——帕拉梅拉、卡宴,如今成了“理想L9”、“极氪009”、“问界M9”的背景板,这要搁过去,谁信?
再看看展馆预算,车展上一场500万起跳,豪华品牌既拿不下线索,又不见成效,不如留钱去在线上社交花广告,灵活点还能多薅点流量羊毛。
这些国际大厂没别的路,只能投奔APP和短视频,转战抖音微信朋友圈,想“空中飞人”式拦住流失的客户。
毕竟死守老套路,最后只有自取其辱。
咱也不敢说这些豪华品牌再无东山再起的机会,但这波“集体缺席”,怎么看都是自知形势尴尬。
有行家甚至调侃,豪华品牌现在像课堂某个“调皮学生”,作业没写好,只好请假溜号,怕被老师点名尴尬。
这场风格彻底切换的车展,真的像镜子,反射出中国汽车格局的彻底洗牌。
老大垄断的时代已经过去,现在轮到新秀站在聚光灯下。
不少网友在网上刷屏,质疑:“没保时捷,还有啥可看的?”
要我说啊,这就像你爱喝的奶茶突然断货,可其实旁边开了家本地网红咖啡厅,喝的人都在排队。
这变化,并不只是“国外品牌不来”,更是汽车消费理念、技术认知彻底跟着时代一起翻篇。
在新能源、智能化领域,中国品牌说走就走,说卷就卷。
年轻消费者爱的是配置高、智能座舱、驾驶辅助能玩花,谁还迷信什么“马车标豪华血统”?
连曾经高冷的法拉利都开始尝试混动车型,努力适应中国玩家的口味。
长久稳定的“品牌高地”被动摇,这才是真正的“大势已去”。
行业内部大家都明白,未来的主战场已经不是“老钱专属”,而是“科技控乐园”。
曾经的汽车“黄埔军校”,如今面临被取代的危机。
任何不适应中国市场节奏的新老品牌,想混饭吃,门槛越来越高。
数据冷冰冰,趋势响当当。
回头看成都车展,主角已然走到C位,国产品牌不仅争面子,更是在争未来。
讲真,没有核心科技,转型拖泥带水,再深厚的“豪门”底子也难撑下去。
技术和产品一旦被竞争对手甩远,车展上的“缺席”其实是现实中的无奈。
中国消费市场太快,谁也挡不住时代的洪流。
某种程度上,这次成都车展其实给所有汽车人上了一课:谁先卷死自己,谁才能熬到最后。
哪怕是昔日大佬,没有自我革命的魄力,也只能在台下做观众了。
说到底,时代早就变了。
看似“冷清”的车展,背后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行业“斗地主”。
中国品牌能否一直C位坐稳,谁也不敢百分百打票。
你怎么看这次成都车展的变局?
国产品牌能否彻底带动市场新高潮?
留言区,跟我多唠两句,你站哪一边?
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、有益、向上的新闻内容,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告知,我们将妥善解决。
铁牛配资-配资股票的合法平台有什么-炒股配资论坛-配资炒股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