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三点,德黑兰郊外的福多核基地上空突然传来刺耳的防空警报。
七架幽灵般的黑色战机悄然掠过云层,机腹弹舱缓缓打开,十四枚巨型钻地弹呼啸着砸向地面。
远在华盛顿的特朗普正盯着实时监控画面,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桌面:"这次总该搞定了吧?"
伊朗革命卫队的值班军官哈桑被爆炸声惊醒,他揉着眼睛望向监控屏幕,突然咧嘴笑了:"美国人又来做无用功了。"他慢悠悠地拿起对讲机:"通知下去,按三号预案执行,让那帮家伙白忙活。"说完还顺手给自己泡了杯红茶,完全没把这场价值数亿美元的轰炸当回事。
这些号称"地堡克星"的钻地弹每枚都价值一辆豪华跑车,能轻松打穿六十米厚的混凝土。可惜伊朗人早就把关键设施藏在了百米深的地下,外面还裹着三层钢筋水泥和天然花岗岩,活像个铁皮核桃。用当地工程师的话说就是:"美国人扔再多炸弹,也就是给咱们基地外墙挠痒痒。"
五角大楼的作战室里,参谋们盯着传回的毁伤评估报告直挠头。一位三星上将忍不住爆了粗口:"见鬼!我们花这么多钱造的钻地弹,结果连人家地下室的门都没砸开?"旁边的情报官小声嘀咕:"早说了他们肯定转移了,你们非不信......"
这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空袭行动,活像土豪拿着金砖砸保险箱。最讽刺的是保险箱里早就空空如也,主人还站在旁边看笑话。伊朗原子能组织的发言人甚至在记者会上调侃:"感谢美国空军帮我们测试了防御工事,效果比预期还要好。"
德黑兰街头的老百姓该吃吃该喝喝,压根没把空袭当回事。卖烤馕的大叔一边翻着面饼一边跟顾客唠嗑:"美国人就是钱多烧的,有这闲工夫不如多买点我的馕。"茶馆里的老人们更是淡定,喝着藏红花茶下象棋,头都不带抬的。
倒是苦了那些执行任务的B-2飞行员。从密苏里州起飞,连续飞行二十多个小时,中途还得在空中加油六次。有个飞行员回来后跟战友吐槽:"老子腰都快断了,结果就听了个响?"更憋屈的是,他们扔的每枚炸弹都够买套学区房,结果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。
国际观察家们发现个有趣的现象:每次美国威胁要动武,伊朗的核设施就往地下多挖几米。现在最深的已经达到一百五十米,相当于把半个东方明珠塔倒着埋进地里。俄罗斯军事专家戏称这是"中东版的地鼠游戏",美国砸得越狠,伊朗钻得越深。
波斯湾的美军基地最近气氛有点紧张。大兵们私下议论:"伊朗人不会真报复吧?"有个服役十年的老兵倒是看得开:"怕啥?他们最多往沙漠里打几枚导弹,反正也打不准。"结果第二天凌晨,基地附近就传来爆炸声,把所有人都吓醒了。后来才发现是当地人在放鞭炮庆祝节日。
这场闹剧最受伤的可能是美国的军火商。他们研发的钻地弹在广告里吹得天花乱坠,结果实战表现这么拉胯。有个承包商偷偷跟记者诉苦:"这下订单要黄,年终奖怕是泡汤了。"更尴尬的是,伊朗电视台居然把未爆弹挖出来公开展览,还特意在旁边立个牌子:美国制造,质量三包。
现在最头疼的当属白宫那群幕僚。继续打吧,明显没啥效果;不打吧,面子上又过不去。有个官员私下抱怨:"早说了这事不靠谱,现在骑虎难下。"特朗普最近开会时总走神,有次还把伊朗总统的名字叫成了伊拉克的。
德黑兰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在课堂上讲得眉飞色舞:"这就叫以柔克刚,美国人拳头再硬,打不着也是白搭。"底下的学生听得直点头,有个调皮鬼还举手问:"老师,那咱们是不是该感谢美国人帮忙测试防御工事?"全班顿时笑成一团。
倒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人员最实在。他们带着专业设备在福多基地转了好几圈,最后给出结论:主要设施完好无损,离心机运转正常。带队的瑞士专家临走时还跟伊朗同行开玩笑:"你们这地下迷宫修得,连老鼠进来都得迷路。"
这场价值连城的空袭行动,最终成了军事史上的经典案例。用中国网友的话说就是:"土豪氪金打副本,结果连第一关都没过去。"俄罗斯媒体更损,直接把报道标题写成《世界上最贵的烟花表演》。
现在全世界都在等着看美国下一步怎么走。是继续砸钱研发更厉害的钻地弹?还是干脆认怂撤兵?有个退役美军将领说得实在:"要我说啊,与其在这较劲,不如去买通几个伊朗工程师来得实在。"不过这话他可不敢公开说。
德黑兰的夜晚依然宁静,福多基地的地下设施里,工程师们正在加班加点安装新的离心机。有个年轻人边干活边哼着小曲,同事问他乐啥,他眨眨眼:"美国人每扔一枚炸弹,咱们就多装一台机器,看谁耗得过谁。"
而在八千公里外的华盛顿,某个办公室里,有人正对着世界地图发呆。墙上的时钟滴答作响,窗外的樱花开了又谢。这场看似轰轰烈烈的较量,最终变成了耐力的比拼。就像波斯谚语说的那样:急流勇退的,永远到不了大海。
本文旨在分享有趣的内容,无任何不良暗示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。
铁牛配资-配资股票的合法平台有什么-炒股配资论坛-配资炒股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